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艺术品市场的新常态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6-02-16 09:24

多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一直津津乐道欧美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和诚信,映衬出的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规范和不诚信。这说明,在中国 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心中,其实也有自己的中国梦。不可否认,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确实存在很多盘根错节的老大难问题。但是,过去那种短视化、快餐化、高增 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显然已经难以为继了。亟须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重建中国艺术品市场生态环境,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迈向新常态,实现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 中国梦。在我看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常态至少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市场机制的“健康”,二是增长速度的“稳定”,三是发展创新的“持续”。

  一、健康的市场机制

  中国艺术品市场自新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是,很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发展的方式得以解决,甚至还日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最为突出的有两大问题:

  一是税收机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尽管有些研究报告曾经做过估算,然而,这些估算值显然既谈不上准确,又有很大差异, 让人无所适从。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私下交易太过普遍,以至于根本无法准确统计。数据问题的表象背后,是严重的偷税漏税问题。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对 中国经济的贡献值可谓不成正比。所谓的“一级市场”几乎收不到什么税,所谓的“二级市场”则一方面存在重复征收营业税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难以征收个人所 得税的问题。这固然同目前的税率设置和税收机制不合理有关,但很多纳税人对纳税义务的认识也大有问题。例如许多艺术家就从未自行申报过艺术品销售的个人所 得税。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中国艺术品产业链上,从画家到画廊再到各类交易商,很多环节的偷税漏税现象非常严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税制改革,则必须在考虑 到行业特点、征税成本和配套服务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设定适当的税率,提供消费者保护,从而在降低税率的同时实现税收总额的净增长。

  二是约束机制。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几无硬约束,又缺软约束的市场。从艺术家绕开签约画廊直接私下卖画,到画廊因市场趣味的改变而轻易毁约,再 到拍卖行知假拍假但买家维权无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产业链的每一个节点上,几乎都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例如画廊投入大量的资源为艺术家做推广,艺术 家委托画廊全权代理却私下卖画,画廊即使知情也很难约束艺术家行为,画廊之间同样恶意竞争并且互挖墙脚,某些艺术家被惯坏之后更是有恃无恐。又如,画廊在 同艺术家签约并初步推广之后,发现该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不太受欢迎,假如画廊缺乏诚信意识只重短期回报,很可能在不久后即放缓甚至停止推广,画廊也丧失了艺 术家培育和推介功能。当然,艺术家或经营者本身都很难做到自律,必须有第三方机构——艺术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可能有效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共同治理。例 如对于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经纪人型艺术家”,包括画廊在内的艺术品经营机构都应予以抵制。又如,对于不按合同条款为艺术家提供约定服务的画廊,行业协会也 可公布其信用记录并警告和劝阻有意与之合作的艺术家。总之,一个健康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必须有一套能够约束参与各方行为的市场机制,才能保证市场的健康运 行。

  二、稳定的增长速度

  就市场规模而言,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增长了46.6倍。从增长速度 来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也极为惊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40%。按照某些机构的统计口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甚至在2011年 跃居全球第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来的迅猛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品的首轮大规模换手潮所带来的交易机会,另一方面受惠 于通货膨胀预期和资产价格重估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但现在的问题是,当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后发优势所释放的增长动能不断衰减时,还是否能够继续保持中国艺术品 市场增速的“中国奇迹”?

  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古代和近现代艺术品的首轮大规模换手过程已经基本结束了。拍卖行近年来普遍遇到的“征集难”问题 就是这一状况的现实反应。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艺术品市场上,有一个著名的“3D”定律,即促成艺术品换手的三大因素,都是“D”打头的单词:Debt(债 务)、Divorce(离婚)和Death(死亡)。在未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我们会越来越熟悉这个目前离我们还显得有些遥远的“3D”定律。就当代书 画和当代艺术而言,这两大门类的艺术品都曾遭到过资本的粗鲁爆炒。以山东青州为代表的民间资本为当代书画重塑了一个以艺术家职衔为核心的艺术品价格评估体 系并且将其简单化和庸俗化。在海外资本主导下编织的以“当代艺术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神话也已光环不再。   

  2015年5月17日,在中国嘉德2015春季拍卖会上,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以2.79亿元人民币成交。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跨越式发展后形成的畸形需求结构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危机。消费性需求所占比重太小,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太大的 结构注定了这个市场的不稳定性。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这股力量会推波助澜。当市场行情低迷时,则产生雪上加霜之效。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常态不可能 再单纯地追求市场规模增长的速度,而是追求因结构调整和集成创新所产生的增长质量,进而积蓄和释放艺术品市场的正能量。因此,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增长很 可能呈现出“低速是常态,中速是例外”的相对稳定增长的特点。而且,“中速”的出现,主要来自于市场挖掘和商业创新。

  三、持续的发展创新

  我们首先要区分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增长和市场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数量上的增加,后者则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从只关注单价、规模 和增速到同时关注模式、结构和机制,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观。总的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创新和制度 创新。在这种创新驱动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三种观念。

  一是新的市场观。在艺术品市场上,人们通常将画廊称为“一级市场”,将拍卖行称为“二级市场”。这其实是生搬硬套西方艺术品市场结构的教条主 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结构要复杂得多,远非“一二级结构”可以简单概括。假如市场参与者还囿于这种想象中的艺术品市场结构,或者看到一、二级市场边界正在 模糊便感到疑惑和担忧。那么,创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都是极其有限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创新必须要有推倒重来,不被固有观念与历史包袱所束缚的心态和勇 气,才可能有大的突破。

  二是资源组合观。不少业内人士在谈到信息技术和金融机构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时,依然将其视为一种挑战原有市场结构的不友好力量。事实上,无 论新技术,还是新制度,都是种资源。举个简单的例子,艺术家画室有画,居民家中有需求,商业银行有资金,网络公司有平台。艺术品交易的主要条件都具备,却 未能实现供需的互通和平衡。为什么?因为要想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创新,各种分散的资源就必须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只有当各种资源被组织起来了,潜在的 交易可能性才能变成现实的交易额。因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应该以资源组合的心态看待和接受这些外来的新资源。

  三是创新层次观。创新有层次之分。从宏观政策、中观市场到微观企业,都存在创新的空间和可能。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需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通盘 考虑、深入探讨和仔细推敲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的瓶颈和痼疾。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主动倾听问题,积极调查研究,加大改革力度。从中观市场层面 来看,需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智库和新闻媒体的作用,综合考虑中国艺术品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提出经过利益整合之后具有可操作 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从微观企业层面来说,艺术品经营企业是对产业趋势和供需变化最为敏感和最具活力的微观创新主体。正所谓“无企业,不市场”。艺术品经营 企业的不断试错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探索出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友情链接

法律声明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招聘英才

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湘 ICP备13008378号-1 建议使用IE8.0.6001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湘府东路二段99号汇艺文创中心3、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