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市场行情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

艺术市场正面临两个新方向


发布时间:2016-03-01 10:39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如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投资收藏为主的专业型市场热度日渐冷却,而大众化消费市场却开始活跃起来。尽管目前市场整体需求偏弱,但艺术品消费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些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多样化、细分化,不少机构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将曾经“阳春白雪”的艺术品市场推向大众化消费市场。

以当代化迎合消费需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消费”“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投资”将会成为未来五年艺术品市场的“三架马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认为,在市场趣味向大众化、当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博览会交易、画廊交易或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增长力量,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艺术品消费的增长,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必将改变艺术品市场的结构和未来的格局。特别是在现阶段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高端市场总体处于低迷的状态下,艺术品消费的力量正在显现。

赵力认为,以往市场是长期针对高端人群的收藏投资,往往局限于小规模、圈子化。艺术博览会、画廊的变化与增长,是一个重组、整合的过程。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机制下,市场面临着两个新发展方向:一个是艺术品的大众化经营思路,二是与商业跨界合作的加剧。

时下,很多艺术品机构都以经营当代作品为主。“这是目前重要的一种趋势,只有面向未来的艺术才能成为当代文化精神的代表,才能赢得当下的尊重和热捧。”赵力表示,“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及转型的方向,其经营内容将日趋当代化,而且这在全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趋势。”在这个趋势下,“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个性面貌的当代艺术家或许能够成为未来的市场明星,也必然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交易对象,其艺术创新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力会成为一个非常显性的指标。”

此外,艺术机构与商业机构的综合艺术项目在如今越来越盛行。赵力认为,艺术+商业是艺术品消费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也反映出市场从各个角度与不同产业结合的趋势正在形成。”他认为,艺术市场与更多的产业相结合,才能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其中,商业模式和项目模式的创新成为重要的突破点。

以差异化细分市场

近些年,各地举办艺术品博览会的热度不减,但真正盈利的艺博会并不多见。大部分地方艺博会是依托政府文化产业资源,在获得商业赞助的同时,为地方文化产业建立特色项目。

而在广州,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的“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大艺博”),在私营文化企业集团的运作之下,已经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在2015年实现了盈利。

据“大艺博”主办方广州华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亦非透露,除去企业和机构的参与,首届“大艺博”个人买家占总成交30%以上,2013年占51%,2014年42%,2015年到了50%——以城市家庭为单位的购藏比例越来越高。“‘大艺博’作品均价是从8000到现在的1.4万元左右——这是中产家庭能接受的一个水平。”

李亦非认为“艺术品作为商品的第一属性是消费,购买艺术品是一种消费行为,只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消费了以后还有别的特性,比如增值、保值功能。”因此,大艺博从一开始便在注重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商业价值的开发。

珠江三角经济区具有自身的文化与消费特点,在这方面,李亦非说,“大艺博”培养市场的方法是“艺术消费与知识普及同步”,“我们做艺术市场、消费市场的培育是跟知识培训同步,经常给私人银行,或一些俱乐部高端会员做讲座,他们刚开始接触这个市场,一开始不可能投入太多资金。需要慢慢培养收藏习惯和收藏爱好。”

相比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北京和上海,广州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较晚,其市场除了在培育方面要有很长一段路走,还必须形成自身特色。李亦非表示,华南地区的艺术市场只能走“差异化”路线,作为综合性的文化企业,华艺打造了拍卖、博览会、画廊的产业链条。尽管近些年由于整体市场下滑,拍卖规模在缩小,但走“差异化”的细分市场的思路并没有改变。“小规模、高质量”是区域市场自我破局的一项策略。


友情链接

法律声明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招聘英才

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湘 ICP备13008378号-1 建议使用IE8.0.6001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湘府东路二段99号汇艺文创中心3、4层